close
國際股市相對平穩,但台股卻殺尾盤,金融、傳產獲利回吐,終場指數下跌六十七點,收在八千一百七十六點,跌破月線支撐,成交量九百五十八億。分析師指出,大盤必須靠電子股表態,指數才有向上的空間,但九月份營收的利多已經提前反映,短線盤勢以震盪機率偏高,下檔因為選舉將屆相對有撐。(張雅惠報導)
上週五美股收盤普遍收小紅,亞洲股市週一,韓國和大陸股市在平盤以上,台股早盤開高,但之後回到平盤,跌破五日和十日的短期均線,尾盤跌幅再擴大,終場下跌六十七點,收在八千一百七十六點,跌破八千一百九十六的月線支撐。寶來投顧副總王兆立分析,資金行情仍然沒有消退,但台股短線的波段漲幅已經達到一千三百點,外資轉趨觀望,漲多的金融和傳產也最先獲利回吐。
「外資上週五在台指期的淨空單是增加的走勢,在現貨買超幅度是縮小的,市場會擔心,外資是否在避險,或者對未來指數的看法比較謹慎」
新台幣匯率急升,不利於出口商,尤其電子出口大廠的毛利大多不到五趴,台幣愈強,廠商的匯兌損失愈高。不過,王兆立認為,不一定會帶來實質的影響,大廠商已經事前避險,歐元和日元升得比台幣多,對歐洲、以及對日本的出口商反而還有匯兌收益。
「小公司會有影響,大公司的影響不大,像宏碁、華碩、宏達電都有可能是匯兌收益」
盤面表現,電子以IC設計、網通、LED相對抗跌;金融全面走弱,傳產以航運、散裝、食品較能吸引買盤,資產股在台幣大升的情況下,反而利多不漲,個股漲跌互見。
文章來源: 中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