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劃、主訪/曹宏威教授



紀錄、撰文/李名揚

唐本忠生於湖北,中學畢業時正值文革,跟其他知識青年一樣,他參加了上山下鄉運動。1977年大陸恢復高考,幸運地考上了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當時名為廣東化工學院) 高分子化工系。1981年畢業後赴日本京都大學修讀碩士和博士課程。1989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當博士後;1994年起受聘於香港科技大學,現為科大化學系講座教授。唐本忠因其卓越的科學成就,於2009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年唯一榮獲此殊榮的香港科學家。

有機發光二極管 (OLED)成為新亮點

唐本忠的主要研究課題為有機高分子材料,主要應用在光電方面。他譬喻說,我們現在常用的手機是用液晶顯示(LCD),好處是省電,壞處是液晶本身不發光,要依賴背景光,但背景光卻非常耗電。另一種常用的顯示器是發光二極管 (LED),分為無機和有機。我們平常在街頭看到的大型廣告牌就是用無機發光二極管。無機的好處是發光持久,壞處是電壓高,非常耗電,且加工不易。唐本忠研發的則是有機發光二極管 (OLED),好處是成本便宜,易發光,易加工,且由於是高分子材料,因此具有彈性,適合製造可彎曲顯示屏;相對而言,其壞處是發光不持久且容易分解。

唐本忠解釋,有機體系另一個好處是,簡單改變分子結構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色光。不過,問題是一般有機發光化合物在實驗溶液中,分子被溶液疏隔、彼此沒有互相作用,這些單分子可以受光激發而發光。但有機發光材料多以薄膜形式使用,呈固體狀態,這時分子會互相聚集緊靠,有如地下鐵擁擠的人群、一個挨?一個。分子間出現這種現象,會出現發光顏色紅移,甚至會導致發光淬滅(即不發光)。

突破傳統智慧的「聚集誘導發光」技術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一般科學家所採用的方法是放入區隔物 (Spacer),強行把分子阻隔開。另外,也有科學家採用固態融液 (Solid Solution) 的方法,不過效果也不太理想,時間一久,分子又會聚集起來。唐本忠解釋,在固態狀態下,分子聚集緊靠是自然的事,強行把分子拉開的做法違反自然定律,很難成功。因此,他採取順應自然的方法,讓分子緊靠在一起,而且是越緊靠越好。他善用分子的空間效應,變分子「聚集淬滅發光」為「聚集誘導發光」。

「聚集誘導發光」的具體方法是改變分子結構。傳統的有機發光分子的形狀像塊平板,疊在一起,分子間的「板面」相互作用,導致其緊密聚集,互相影響,結果是「淬滅發光」。唐本忠則用螺旋槳狀分子使它們彼此撐開,因其非平面性,分子很難緊貼一起。好比把風扇葉一塊塊疊起,相互間實際也有一定距離。因此,與傳統智慧相反,這個方法「分子越聚集越好」。

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唐本忠還把這種發光原理應用到生物檢測方面。要做生物檢測,先決條件是水溶性,因為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就是水。他的發光有機物本身放在水中不會發光,但只要在水溶液中碰上生物分子 (如蛋白質、脂肪、糖分等) 就會立刻發光,因此是一種很敏感的「點亮性」傳感器。這個發明其實就是生物探針,可以應用於醫學和研究方面。現在甚至發展到懂得分辨不同的細胞分子,遇上不同細胞會發出不同的顏色。他有一個想法,就是把這個發明應用到臨床醫學,讓病患可以在家檢測血液、尿液等。雖然傳感器不能告訴你身體發生甚麼毛病,但卻可以給你及時警告,得以及早到醫生處檢查治療。

唐本忠和大陸各大學有很多合作,其中的一個合作伙伴是浙江大學,所做的研究也主要是高分子材料。唐本忠預計,高分子材料這個領域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除了生物探針外,還可以用來發展太陽能電池。有趣的是,一般顯示器的原理是通電後發光,即把電能變作光能;太陽能電池卻是倒轉過來,把光能變作電能。太陽能電池的電力持久,具有很大用處。唐本忠正積極籌劃開發,我們希望他的研究能盡快取得成果,為我們的生活更添光亮!

你喜歡這期?報的內容嗎?

?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報電子信箱:chaiwanbenpost@gmail.com

兩岸?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的頭像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