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中國即將公佈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多個民間評析機構預測,5月份CPI漲幅將超過3%,未來幾個月漲勢可能加大,這意味著中國大陸正面臨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經濟參考報」報導,由於中國經濟受到歐盟債務危機加劇、國內宏觀調控力度加大雙重影響,增長趨勢可能有所放緩,部分評析機構擔心滯脹情況可能出現。

報導引述東莞證券策略分析師費小平分析說,預計5月份CPI將同比上漲3.2%。

  第一創業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李懷軍則預測,5月CPI同比上漲3%。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個百分點,對CPI貢獻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5個百分點,對CPI貢獻1個百分點。

李懷軍進一步分析說,CPI的走勢主要由食品價格決定。考慮到食品中各品種的價格走勢,目前和未來數月,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將主要來自於糧食價格。糧食價格在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穩步上漲的態勢,近期由於綠豆等雜糧價格的上漲較快,上漲速度有所加快。考慮到糧食在食品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及其在CPI中接近11%的較高權重,「官方若要保證今年CPI上漲溫和,就必須控制住近期糧食價格的上漲趨勢」。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則分析,5月份CPI漲幅同比介於2.9%至3.2%的區間內,中間值為3%,較4月上升0.2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也預測5月CPI同比上漲3%。

  之前,中國國家發改委分析第2季物價走勢時也提出,第2季居民價格總水平仍將保持小幅上升的態勢,後2個月(5、6月)CPI漲幅可能在3%左右。

國家發改委認為,短期物價仍將上升的原因是,去年同期CPI為負,去年12月CPI漲幅較高,達1.9%所致。

  據報導,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高輝清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更加強烈。他表示,從5月份起通脹將進入上升階段。儘管第2季CPI漲幅預計在3%左右,仍屬於溫和上漲,但是下半年通脹壓力巨大,預計CPI漲幅在7%左右。

  報導指出,近期中國物價可能快速上升,經濟增速卻可能有所放緩,從而引發「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滯脹」的猜測。

報導引述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中國GDP走勢未來會下降3%,但同時物價依然會繼續快速上漲,這樣的「倒掛」趨勢會讓人感覺起來像是滯脹。

  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當前中國出口回升速度並沒有年初時預計的好;受房地產宏觀調控和過剩產能壓縮的影響,今年新建項目明顯減少,投資增速持續下降;另外,過熱經濟受宏觀調控的影響也將開始有所降溫,進而將帶動工業增加值增速從目前的高位狀態逐步回落。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則提醒說:「值得注意是,4月份汽車產量、銷量的增速出現向下收斂態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業警示信號,並將對製造業產生很大的波動。此外,家電、鋼鐵等行業都出現增速放緩的情形」。

  「如果經濟減速、通脹加速即為滯脹的話,我們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預期到今年將是滯脹局面。」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經濟參考報」作了上述分析。

他表示,經濟從第1季的過熱向正常的回歸是必然的,但近期市場悲觀情緒加重,對滯脹如此關注原因,1是房地產政策超預期嚴厲;2是希臘債務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變數增加;3是4月份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

李慧勇說,前2者惡化了市場對未來經濟減速的預期,而後者導致價格上漲超乎預期。預期差導致預期惡化,而市場的下跌反過來又強化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他又說,未來中國經濟運行的風險主要來自3方面:第一,經濟高速增長之後的自然回落;

第二,來自調控的影響,這取決於對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清理的力度;

第三,外圍市場對中國的影響。

李慧勇指出,未來的GDP增速是經濟和政策綜合博弈的結果。官方未來決策的操作空間較大,更具靈活性。至於通脹趨勢,今年1至3季應為上升,第4季站穩。

他分析說,未來影響通貨膨脹程度的不確定因素主要是糧食和豬肉價格。如果食品價格上漲對物價的推動力超過總需求降溫對物價的抑制作用,第4季物價上漲幅度仍將超出預期。990604

文章來源: 中央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的頭像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