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



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獲利面俱佳,讓中國及印度成為帶動亞洲市場的雙火車頭,以備受市場矚目的MSCI指數成分股及權重調整結果就可以看出,中國及印度再度展現超高人氣,成最大贏家,法人樂觀看待中、印長期發展,堪稱新興市場的「黃金概念股」。

貝萊德印度股票團隊首席投資策略主管麥栩理(Anup Maheshwari)指出,印度的出口只占GDP的15%,較能自外於全球經濟趨緩的衝擊,而在印度的GDP組成中,消費占7成,消費強勁成長,是刺激印度經濟的主要動能,印度政府著重於基礎建設,也會拉抬投資強勁成長,因此預估未來3至5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8%。

印度政府已宣布,在2007年至2012年的基礎建設支出將介於4,500億至5,000億美元之間,而下一個5年(十二五計畫),預估基礎建設支出將超過9,000億美元,再加上金價上揚,也有利於印度內需,因為印度過去20年持續買入不少黃金,印度人也偏好持有黃金,隨著金價上揚,印度人覺得自己的財富增加,將更願意消費,有助於刺激內需。

至於中國則在通膨控制良好的環境下,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以及中國的中產階級占總人口比例持續增加,更是代表著中國經濟正向發展的指標,進而推升各種產品如汽車等內需消費大幅成長。

百駿新興市場團隊資深經理人Claudio Brocad表示,中國的經濟成長持續成為新興市場和全球經濟的主要成長動力來源,預期人民幣的匯率將緩步升值,進而促進其他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貨幣的升值,長期展望樂觀。

ING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吳君函指出,中國升息正是景氣復甦的確立訊號,PMI數據顯示經濟復甦持續鞏固,且市場政策十二五規劃,有利下一階段的新產業開發。

文章來源: 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型器具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